第513章大明七剑,洒下科学的种子(第2页)
“这对大明来说,很有可能是一个机会。”
朱元璋有些疑惑的问道:
“大孙可否明说?”
朱雄英分析道:
“当今草原势力十分复杂,鞑靼,瓦剌,这些人在辽东边境蠢蠢欲动。”
“咱们对这些人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打的过,而是能不能打得到。”
“这些部落的人自小便学习骑射,尤其是马术十分精湛,在作战时他们十分灵活,搅的大明军无法正常作战。”
“但这次他们主动向辽东迁徙,纯属是给了我们机会。”
“他们的粮草不可能支撑如此多的军队长时间在此驻守,并且这黑土也不是他们想用就能用的。”
“这些残余草原势力的内部非常不和,各种部落针锋相对,时间一长定会出什么岔子。”
“大明军队只需按兵不动,寻找机会,便可破敌。”
朱元璋缓缓点头,大孙说的确实有些道理。
这些敌军翻不了天,况且能打退他们一次就能打退他们一万次。
“大孙,此次辽东之事你看派谁过去比较好?”
朱元璋问道。
辽东之事目前看来大明必须第一时间派出军队镇守,按原来的计划出兵应该是不可能了,怎么也要提前数天。
朱雄英没有犹豫,直接答道:
“孙儿觉得应让梁国公和十七叔一起前往。”
朱元璋点点头,并没有反对。
十七在朱元璋眼里一直就是一个好孩子,在军事谋略上有很大的天赋。
若老十七是一中庸之辈,也不可能如此之快的封王。
蓝玉最近的表现朱雄英一直都很满意,尤其是平叛之事。
朱雄英派他过去,就是为了给老十七开路。
朱元璋当即下了旨意,大量卫所的士兵开始被调动起来。
辽东之事,片刻不敢含糊。
……
这边朱雄英的军事学堂也开办的有声有色。
面向全国招生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大明,无数人趋之若鹜。
但朱雄英设立了严格的考核标准,只有达到标准之人才能进入到军事学堂之中。
虽说大明之前一直普遍存在着重文轻武的风气,但面对如此丰厚的奖赏也没有几个人能完全不动心。
单单是要求学员识字这一项,就不知道筛选掉了多少人。
在大明一个人要是识字就已经能算的上是文人了,要这文人自愿去打仗几乎是等于不可能。
但根据朱雄英的计算,今年的第一期应该是能够勉强招满。
……
朱允炆修订大明律法之事也有了新进展。
至此,大明律法基本已经修订完毕。
临近傍晚,朱允炆兴高采烈的端着刚修订好的大明律法来找大兄报喜。
朱雄英见状也是十分惊喜,双手从朱允炆手里接过典籍。
“这段时间,可是把你累坏了啊,允炆!”
“看着都消瘦了许多。”
朱雄英并没有急着翻看典籍,而是先心疼了朱允炆一番。
虽只有简单的两句,但朱允炆表现的还是十分感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