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金峰关晓柔小说名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905章 不悦和期待(第1页)

第二天一早,铁世鑫乘坐一艘运海带的楼船返回川蜀。

来的时候,他带着徐钢小赵小刘一群人,回去的时候,只带了几个亲卫以及金锋给九公主的信。

在两年之前,这片地方只是一个叫渔溪的小镇,镇子上的居民只有几百人,一部分依附洪家船坞,一部分以打渔为生。

随着金锋的到来,各种厂子如同雨后春笋般接连出现,居民人数更是翻了几百倍。

封建时代,一个郡城的面积也没有多大,人口也没有多少,再用渔溪这个镇的名字来称呼已经不合适了,于是金锋就把这一片区域取名东海郡,然后任命徐钢兼任东海郡第一任郡守,正式接手东海事务。

东海如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扩建新城。

徐钢最近这段时间一直跟着铁世鑫在东海到处奔走,可以说亲眼看着一座座厂房和宿舍拔地而起,对于新城扩建工作极为熟悉,加上小赵和小刘的辅助,新城建设工作有条不紊的继续推进。

铁世鑫回到金川之后,向九公主详细汇报了这次东海之行的所见所闻。

九公主听完铁世鑫的汇报,沉默了十几秒钟,然后问道:“这么说,夫君已经开始建造新城了?”

对于金锋的新城方案,九公主内心深处其实是认可的,只不过觉得金锋才去东海几天就提出这个方案,而且新建一座城市牵扯太多,九公主有些犹豫和质疑,所以才派铁世鑫和徐钢过去,等他们回来之后再商议是否通过金锋的方案。

结果金锋根本没给他们商议的机会,直接动工了,就连徐钢带过去的考察人员也被金锋扣下了。

这是典型的先斩后奏,说严重点,就是没把九公主放在眼里。

可是新城动工已经是事实,铁世鑫偷偷看了九公主一眼,躬身回答道:“是的!”

“夫君还是这么心急,真拿他没办法!”

九公主无奈的叹了口气:“罢了,铁大人,你安排人在金川和周边县府招募一批挖窑的匠人,尽快送去东海,再让水泥厂送几船水泥过去,还有煤矿那边,也要全力供应东海,保证东海的需求!”

铁世鑫闻言,心中的石头一下子落地了。

九公主做出这个决定,说明她已经接受了事实,而且主动帮忙。

“是!”铁世鑫答应一声,躬身离开御书房。

等到铁世鑫离开,九公主有些头痛的揉了揉眉心。

就像金锋不喜欢她先斩后奏一样,九公主也不喜欢金锋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。

可是东海已经动工了,她如果去反对的话,只会打乱金锋的计划,甚至可能和金锋起冲突。

这是九公主不希望看到的,所以她就算不悦,也不得不全力支持金锋。

九公主也有些期待,想要看看金锋能把这座新城建成什么样。

离开金川这么长时间,枢密院积压了太多工作需要铁世鑫这个负责人来处理,但是铁世鑫刚从东海回来,知道东海现在最缺的就是砖瓦水泥,回到枢密院之后,铁世鑫并没有理会堆积如山的文件,而是第一时间叫来副手去落实九公主的命令,一边紧急招募挖窑的工匠,一边去码头协调水泥和煤炭。

从金川运送砖瓦过去是在浪费运力,最好的办法是在当地挖窑烧制。

东海不缺工人,缺的是砖窑。

得益于各种工厂,金川和周边县府这两年一直在快速发展,百姓在种地之余还能去工厂做工赚钱,也越来越富裕,盖新房的百姓越来越多。

盖房需要砖瓦,所以最近两年,金川和周边县府的砖窑一个接一个,懂得挖窑的匠人也多了。

如果把这批匠人送到东海,东海的建设速度很快就会再进一步。

而东海的发展,将会带来更多的咸鱼和海带。

民以食为天,只有解决了粮食,才能更快的让天下太平下来。

随着铁世鑫下达命令,一匹匹快马飞奔着离开西河湾,去金川和周边各地寻找匠人。

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,没有哪个匠人敢抗旨。

其实匠人们也不会抗旨,因为这次征召并不是徭役,而是给了双倍的工钱,工程结束之后,还有一笔补贴。

在哪里干活都是干,去东海能赚得更多,还能去看看大海,为什么不去呢?

几乎所有接到征召的匠人都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,跟着镖师赶往金川码头。

水泥厂和煤炭是工业发展的必需品,但是金锋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建一个水泥厂,于是就在金川码头北边修建了两座大型仓库,用来囤放水泥和煤炭。

当其他地方需要用到水泥和煤炭的时候,直接去仓库拉就行了,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。

当镖师们带着匠人赶到金川码头的时候,力工已经开始往楼船上装水泥和煤炭了。

第二天一早,第一艘楼船便载着水泥和匠人离开金川码头,奔赴东海。

金锋得知来了一批挖窑的工人,非常高兴,马上把匠人交给了小赵。

徐钢继任之前有些担心难民数量太多,会超出东海安置极限,但是随着新城建设不断推进,徐钢发现自己又想错了。

新城建设就像滚雪球一样,刚开始雪球只有拳头大小,在地上滚一圈沾上的雪比较少,但是当雪球滚到房子那么大的时候,连地皮都能沾起来。

咸鱼厂刚开始扩建的时候,几个厂子招收的工人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多人,但是随着一座又一座窑厂投入使用,工地越来越多,整个东海都成了一个大工地,到处都在盖房子,所有工厂都在扩招。

半个月之前,难民聚集在咸鱼厂工地外边寻求工作,差点酿成哗变,现在徐钢却不得不在难民聚集地设立固定招募点,一刻不停的招收工人。

以前招工,还得进行考核,没有力气的不要,现在只要不是老弱病残,全都要。

有力气的青壮男女送到工地做力工,力气小的送到各工厂做其他工作。

原本有些躁动不安的难民,全都安稳了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