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丝路文雨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8章 重新定位(第2页)

“那就去看看我们上海书城之前的选址?”王长辉用商量的口吻问道。

“行。”唐玲答得爽快,一副随你摆布的样子。

汽车在莎句老街距离三层小楼一百多米的地方停了下来。

王长辉在车里警惕地四处瞭望了一番,这才轻声说道:“下车。”

“不知道的,还以为你在做地下工作!”唐玲终于合上笔记本,说了一句玩笑话。

王长辉松了一口气,笑道:“地下工作要的是接头,我现在最怕的是碰头。”

两人站在车旁,王长辉指着远处的三层小楼:“那栋小楼,原来是个小商场,现已清空,我们原计划把书城建在那儿。”

唐玲于是缓缓朝前走去,一边走,一边仔细观察着两旁的街景、人流。

“这里算是县城中心了吧。”唐玲问道。

“是的。前面便是阿勒屯广场。广场旁,那有着金色城墙、圆顶塔楼的恢宏建筑,是著名的叶尔羌汗王宫。那座由数根高大的汉白玉立柱所打造的蓝色圆顶建筑,是阿曼尼沙汗纪念园,里面还有叶尔羌汗国王陵,埋葬着叶尔羌汗国历任国王,而‘十二木卡姆’的搜集整理者阿曼尼沙汗则是唯一一位埋葬在王陵中的王妃。”王长辉流畅地介绍着,那骄傲的神情,宛如世代居住于此的本地人。

“这些建筑的确很有特色。”唐玲赞叹道。

“广场后,便是喀赞其老街,1870年成街,不仅见证了莎句县的历史变迁,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。喀赞其,维语意为‘铸锅为业的地方’,因历史上居住着许多制作和销售铁锅、铜锅的匠人而得名。现在这条街上,也还有很多铁锅、铜锅铺,还有各种手工艺品和民间音乐、舞蹈表演,很有新疆特色。”

王长辉一边说,一边留意着与三层小楼的距离。

在距离小楼还有50米时,他停下了脚步:“不能再往前走了。”

“为什么?”唐玲已被莎句浓厚的异域风情所倾倒,此前冷若冰霜的面孔早已融化。

“我怕有债主守株待兔,哈哈哈。”王长辉用手指了指那栋楼,继续说道,“在这儿也能一览无余,不必靠得太近,否则,我怕走不出来。”

唐玲只抬眼一望,便侧身走进了旁边的小巷:“不必看了,这里并不适合建书城。”

王长辉十分纳闷,赶紧侧身追上唐玲,和她并肩而行:“为什么?”

“即便这里是南疆莎句,80万也不足以支撑三层楼的上海书城。”

王长辉立刻打断了唐玲:“这我知道。那如果我们只打造一层楼呢?”

唐玲笑道:“那也绝无可能。先不论‘上海书城’的品牌方上海新华传媒能否同意将规模降至普通书店的层次,单说一点,这里也不适合建书城。”

“哪一点?”

“莎句的书城,到底用来干什么!”唐玲停下脚步,转头盯着王长辉,继续说道,“这里是闹市区也是旅游地,我注意观察了一下过往行人,以游客和市井商贩为主,烟火气很甚,但书香气不足。书城应该选在本地人聚居之所,给他们营造一个静谧的选书、买书、读书的环境,而不是一个展现给游客和领导看的、热闹的、彰显政绩的面子工程。”

唐玲的话很是直白,即便王长辉听来有些刺耳,但他也不得不承认,唐玲的话的确在理。

莎句上海书城的定位,如今看来,一开始就略有偏颇。

王长辉照搬了上海经验,自以为是地认为,文化天然就应该与经济、旅游景点紧挨在一起,互相补充,相互成就。

这要放在上海,一点儿没问题,因为在一线大都市,喜欢读书的知识分子大部分都在这些地方工作、聚集,网红书店又会让旅游景点进一步增强时尚感、现代感,与上海整体的风格毫不突兀。

但在莎句,这些地方大部分以商贩为主,并非是书城的目标客群。

书城在这里,就应该回归它的本性——售书,让莎句人民能接触到更多有关华夏文化的优秀典籍,泛舟书海、细嗅书香。

被唐玲醍醐灌顶后,王长辉一番大彻大悟。

当他欣喜地抬起头来时,恰好看见唐玲的身影消失在了小巷的转角处。